nan > 其他 > 大唐皇长孙 > 正文 第293章 鼓励政策

正文 第293章 鼓励政策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热门推荐:
    心动不如行动。


    一把手做了决定,下面的行动速度自然也是非常快的。


    不管是什么年代,这个规律都是适用的。


    “张屠夫,朝廷最近公布的农场移民方案,你听说了吗?”


    西市之中,刘大娘一如既往的跟张屠夫在那里聊天。


    “听说了,这跟我们又没有什么关系,


    你操心那么多干什么?”


    张屠夫有点不解的着刘大娘。


    在他来,不管是自己还是刘大娘一家,显然都是不会去参与这个农场移民的大军之中的。


    张屠夫自己就不用说了。


    在长安城,他也算是有身家的。


    刘大娘家中虽然差一点,但是对于安土重迁的唐人来说,绝对没有到要去移民的时候。


    “我们家是没有准备参与到农场移民之中,


    但你也知道,我娘家是蓝田县那边的。


    虽然今年的收成还算可以,


    但是就那么几亩地,


    收成再好也就那样。


    要养活一家人都很困难。


    一年到头,除了农忙时节能够吃几口干饭,平时都是喝粥。


    所以我大哥就想着移民去陇右道的农场,是不是可以真的变富裕。”


    对于知根知底的张屠夫,刘大娘自然是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把自己的情况说了出来。


    “你大哥啊……”


    张屠夫停下了手中正在剔骨的刀,思索了一会后说道:“农场移民这个事情,朝廷既然已经公布了政策,我觉得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所有移民去陇右道的农场的百姓,每家除了可以获的农场提供的临时房屋和农具之类的东西之外。


    还可以获的一百亩的田地的收获。


    甚至三年以后,这一百亩地可以直接成为个人所有。


    这对于很多百姓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新引力的事情。


    但是这里面,多少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毕竟是背井离乡,在陇右道那边会碰到什么困难,这些农场是不是可以正常的经营起来,


    都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你大哥一家人真的要移民的话,几个目标之中,哪个农场主要负责种植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


    我就建议他去哪个农场。


    毕竟,同样是一亩地的收成,种植经济作物的农场的收益肯定是要比种植水稻或者粟米的要高。”


    张屠夫显然还是有几分见识的。


    说出来的话也算是有条有理。


    这也是刘大娘会找他商量事情的重要原因。


    “嗯,我明天请个假,到时候直接回一趟蓝田县。


    正好明德门那边,如今已经开通了去蓝田县的公共马车。”


    关系到自己大家一家的前途,刘大娘准备亲自回一趟娘家。


    正好她也好长时间没有回去了。


    ……


    安土重迁。


    对于唐人来说,没有足够的刺激之下,大家是不愿意离开本地的。


    马周他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自然也是充分的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


    “大哥,刚刚里长又过来跟大家说了,早报名就可以早点在农场里头分到房子。


    我们在蓝田县,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那就还要一直穷下去啊。”


    刘家村是蓝田县一个非常普通不过的村子。


    他们距离县城不远不近。


    村子里有不到一百户人家,全部都姓刘。


    哪怕是村子里最富裕的人,也就勉强不饿肚子而已。


    连敞开来吃饭都做不到。


    县衙里面接收到了相关的任务之后,


    自然就选择了那些比较穷困的村落进行重点宣传。


    很显然,刘家村就是人家重点宣传的目标之一。


    “二弟,陇右道那边距离我们这里可是有着非常远的距离,


    如果走路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多月。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旦离开了刘家村,以后想要回来就很难了。”


    刘大郎虽然才刚刚过四十岁,但是上去却像是六十岁的人了。


    只见他邹着眉头,显然有点下不了决心。


    “我们只要在县衙里头报名了,立马就可以免费乘坐公共马车去到长安城。


    然后在民部的安排之下,乘坐马车去陇右道。


    到时候,需要我们用脚走的路,并不是很多。


    以后哪怕是后悔了,回来也其实还算是方便的。”


    很显然,刘二郎是已经心动了。


    没办法,千金买马骨。


    朝廷这一次的给出的诱惑条件还是非常充足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谁也不知道陇右道那边是什么情况,我们去了之后,朝廷说的那些东西,真的能落实下来吗?”


    虽然大家都非常相信朝廷,但是涉及到具体利益的时候,大家又会想当然的担心那些胥吏会克扣,最终好处落不到自己手中。


    “我听说这一次的农场移民是陛下亲自下令安排的,胥吏们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吧。”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你不觉得朝廷这一次给出的条件太好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户人家去到农场,就可以获得农场里头一百亩田地的产出作为分成。


    农场里头还免费给大家提供房子和农具,耕地使用的牛马也有统一的安排。


    甚至冬天还会给每人发一套棉服。


    这么好的条件,这像是官府能够给出来的吗?”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刘大郎显然对这些条件,缺乏信任感。


    “刘大郎,你谁回来了!”


    就在刘大郎和刘二郎两兄弟争执不下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声吆喝声。


    “大哥,二哥,你们都在啊,太好了!”


    只见刘大娘拎着一大堆的东西,从一辆牛车上下来,兴高采烈的往前走去。


    “三妹,你怎么回来了?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刘大郎一到刘大娘,脸上先是露出了笑容,但是很快的就变成担忧了。


    前段时间,他可是刚刚去长安城过自家妹妹的。


    虽然她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但也就是那样。


    正常情况下,现在这个时候应该不会回娘家的。


    “大哥,二哥,没事我就不能回来你们了吗?”


    刘大娘一边说一边把东西给到了过来迎接自己的刘二郎的手中。


    “三妹,你大哥是老实人,你要是不把实际情况跟他说清楚,他可是没有心情跟你开玩笑。”


    刘二郎对自家大哥的性格,显然是非常了解的。


    “你不是让人捎来了信件说在考虑报名参加朝廷的农场移民吗?


    我打听了一些情况,专门回来跟你们聊一聊。”


    喜欢大唐皇长孙大唐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