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 > 其他 > 大唐皇长孙 > 正文 第296章 渭水周刊

正文 第296章 渭水周刊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热门推荐:
    王宝钢是渭水新城各个作坊里头有数的高手。


    虽然他的知名度跟阎立本这些大匠没有办法相提并论,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他却是一点也不会更差。


    不客气的说,一个王宝钢的价值,绝对比一个县令要高。


    “宝钢啊,这一次《渭水周刊》的创建,陛下是非常重视的。


    虽然总编辑是阎立本,但是报刊的审稿工作,却是由你来主要负责。


    你可不要瞧这个审稿工作,陛下可是亲口说了,每一期的《渭水周刊》,他都是会亲自过目的。


    甚至在有空的时候,他还会参与具体的审稿工作。”


    渭水院里头,马周亲自在跟王宝钢交代《渭水周刊》的事情。


    经过跟李承宗的深入沟通,马周也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与此同时,他对于李承宗的很多思路,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马尚,您放心,这《渭水周刊》有整个渭水院的支持,长安店那边又会帮我们解决具体的排版、印刷问题,我要是还不能把审稿工作做好,就愧对陛下的信任了。”


    王宝钢对自己的能力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些年,跟着李承宗的发展步伐,他的人生也算是实现了跨越。


    原本不被重视的技术,现在成为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


    并且大唐现在是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内容,这让王宝钢在渭水新城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


    甚至在长安城里头,一般的勋贵官员也都不敢轻易的得罪王宝钢。


    毕竟,他是属于那种有机会亲自见到李承宗的人。


    一个人的影响力的大,不完全是你的职位的。


    在封建时代,能够有机会见到李承宗,甚至有机会经常见到李承宗,你的影响力就会变大。


    要不然历朝历代,皇帝身边的太监的影响力,怎么会那么高呢?


    一个五品不到的太监,甚至可以轻易的坏你一个二品、三品大员的大事。


    “这《渭水周刊》的运作,跟研究一般的技术不同,你需要考虑各方面的问题。


    当然了,最关键的就是选出真正好的文章,这是最主要的目的。


    与此同时,让《渭水周刊》的公信力提升,知名度提升,也是需要你去考虑的事情。”


    马周作为民部尚,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处理。


    后面自然是不可能亲自跟进杂志的具体运作情况。


    所以现在也是不怕啰嗦的多叮嘱一下,免得到时候搞砸了。


    “这个倒是好办,我回去之后在各个作坊里头好好的宣传一番,也把在《渭水周刊》上面发表文章跟大家的将军挂钩,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整个大唐,我们渭水新城的作坊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只要我们作坊里头的匠人们重视了,其他作坊的匠人自然会跟风。


    至于各个院里头的情况,就更加好办了。


    到时候直接把在《渭水周刊》上面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跟大家的升职联系在一起,就不怕大家不积极。”


    王宝钢可不是刚刚进入到社会的萌新。


    对于如何应对不同的人,他有着不同的方案。


    “这个办法可以考虑,不过单纯的依靠这些也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让大家进一步的感受到发表文章的好处,最好就是能够跟他们分享发表文章的收益。”


    “发表文章的收益?”


    王宝钢有点困惑的反问道。


    很显然,这句话他有点搞不懂。


    发表文章还有收益的吗?


    “我们的《渭水周刊》是要对外发售的,这对外发售,自然也就可以挣钱了。


    我们成立周刊的目的,本身不是为了挣钱。


    周刊的运作,院会划拨专门的经费,所以挣的钱就可以充分的跟各个作者分享。


    至于如何分享,你可以制定进一步的规则。”


    马周这么一解释,王宝钢倒是有点理解了。


    不过,他还是觉得有点奇怪,说:“马尚,现在大家想要初版文章,都是需要自己花钱的,根本没有办法挣钱。


    我们有必要这样子吗?”


    “当然有必要,只要大家发表文章的积极性上来了,研究新技术的积极性才会上来。


    因为只有不断的研究新技术,才有机会不断的在《渭水周刊》上面发表文章。”


    马周很清楚李承宗要求搞出这么一个《渭水周刊》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刺激大唐的科研的发展。


    既然如此,那肯定是刺激作用越明显越好了。


    ……


    “大王,我们蒸汽机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了,但是距离样机出来还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我觉得可以先把现阶段的成果在《渭水周刊》上面进行发表。”


    蒸汽机研究所里头,阎立本主动的跟李承德沟通着论文发表的事情。


    作为《渭水周刊》的总编辑,阎立本还是很清楚这个周刊的重要性的。


    与此同时,他也知道蒸汽机在李承宗心中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让李承德在《渭水周刊》上面发表一些文章了。


    “皇兄最关注的是我们的蒸汽机什么时候可以制作出来,我们的火车什么时候可以生产出来。


    这写文章的事情,有什么意义?”


    李承德现在一门心思的都扑在了蒸汽机研究上,显然有点不理解阎立本为何会有这个法。


    “蒸汽机的制作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大家都利用《渭水周刊》不断的发表着自己的研究进展,提出属于自己的一些科学观点,才能让整个大唐的技术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陛下让属下成立这个《渭水周刊》,显然也是有着这方面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考虑,大王其实更加应该多写一些文章发表在杂志上,这也算是给陛下的一种另类的汇报啊。”


    对付十来岁的李承德,阎立本自然很有招。


    你不是在乎陛下的法吗?


    那我就把这个事情跟陛下的法联系在一起。


    这么一来,李承德的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


    “此话当真?”


    “当然!”


    “那行,等会我就写一篇文章给到你!”


    喜欢大唐皇长孙大唐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