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 > 玄幻 > 我要做皇帝 > 正文 汉军胸甲骑兵数据及答疑。

正文 汉军胸甲骑兵数据及答疑。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热门推荐:
    汉胸甲骑兵数据:


    身高:1八0-1八5


    体重:75-八0kg


    臂展:1八0&dash&dash1八6。


    装备:


    七尺五寸高战马一匹。


    马镫马鞍马蹄铁各一。


    骑枪一柄


    枪长约一丈,合21-25米。


    枪头由百炼钢铸造。


    枪身材料:五十年生桑拓木。


    特制弧形环首马刀一柄。


    刀长约八5。


    材料:精铁。


    胸甲一具。


    材质为板甲。


    重:15-17kg(因为冶炼技术的缘故,胸甲超重百分之十甚至更多。)


    精铁护手一对,总重3kg。


    铁盔一顶。


    **************


    最佳冲刺距离:50-75米


    预备冲刺距离:150米


    准备冲刺距离:200米


    进入冲刺距离后-突入敌阵时间:七秒


    最少冲锋集团人数:五百骑。


    &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


    程氏定理或者虎贲定理。


    既著名的兰彻斯特方程式。


    就是把战斗简化为两种基本情况:远距离交火和近距离集中火力杀伤。远距离交火时,一方损失率既和对方兵力成正比,也和己方兵力成正比,以微分方程表示即为dyd=-a*dd=-b*y其中和y分别为红军和蓝军的战斗单位数量,a和b分别为红军和蓝军的平均单位战斗力,因此双方实力相等的条件为a*=b*y即任一方的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的数量成线性关系,也称兰切斯特线性律。这就是说,如果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包括武器、训练等因素是红军四倍的话,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的战斗力相同,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交战的结果是同归于尽。集中优势兵力只是拼消耗,并不占便宜。但近距离集中火力杀伤时,一方损失率仅和对方战斗单位数量成正比,而和己方战斗单位数量无关,即dyd=-a**ydd=-b**y双方实力相等的条件变为a*^2=b*y^2即任一方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称兰切斯特平方律。


    简单的来说,就是人多欺负人少。


    我方阵型越密集,敌方的造成的伤害越少。


    在本书中,汉军在体格、素质、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方面最少是对面折兰骑兵的五倍。(保守计算,其实可能更高!霍去病骑兵曾经1v5甚至1v7,打的匈奴的王庭主力狼狈逃窜,而霍去病骑兵不是胸甲骑兵)。


    所以,0-1000战损比不夸张。


    有人觉得夸张?


    我们来看一个战例:


    在1八63年的八里桥侧翼战场。


    英国第一&ldqu女王&rdqu龙骑兵团和费恩骑兵团(印度阿三的帕坦人和锡克人组成的非正规骑兵)并列在前,普罗比骑兵团(锡克非正规骑兵)作为预备队,共同发动了进攻。第一女王龙骑兵团是英国本土最精锐的部队,他们冲锋时就像在表演阅兵仪式,队列标准而完美,许多英国士兵和随军记者都盛赞了这一场面。蒙古骑兵们用火绳枪对英军骑兵进行了一次齐射,基本都打高了,只有一名英军士兵被打死。但这次完美队形的冲锋却遇到了另一个麻烦,蒙古骑兵们的队列前有一道故意挖好的隐蔽的壕沟,英军骑兵们直到离壕沟四步远的时候才发现了它的存在,而这时他们刚好从&ldqur&rdqu(骑兵预备冲锋姿态)转成&ldqugall&rdqu(骑兵全速冲锋姿态即将骑兵到高举过头顶预备突刺敌人古代则为将骑枪平持预备突刺)!


    女王龙骑兵们在这一瞬间纷纷策马跳过了这道壕沟,尽管他们完美的队形因此荡然无存。帕坦人和锡克人的骑兵却遭了大殃,这些使用短蹬、以站姿飞驰的骑手,既影响了马的跳跃,也让骑手在马背上的稳定性非常差,他们纷纷跌落沟里,人仰马翻。


    失去了友军支援,且队形已经不再严整的女王龙骑兵团,依然以高昂的士气大吼着向蒙古骑兵们冲去。蒙古骑兵们并未散开,他们看起来是下定决心正面迎击,以他们矮的马匹和骑手面对英国人的高头大马!结果当然是灾难性的,英军骑兵势不可挡的冲锋撕碎了蒙古人的阵型,从整个蒙古阵型中间穿了出去,许多蒙古骑兵被砍翻在地,不同的目击者都惊人一致的用了同一个形容来描述双方骑兵接触瞬间的场景:&ldqu看起来就像在打九柱球(类似保龄球)一样。&rdqu


    此战,英国骑兵战死2人,其中一个是被火枪命中打死的。


    而蒙古骑兵在战场上留下至少164具尸体。


    在胸甲骑兵的阵型已经分散的情况下,手持火枪,装备了马镫马鞍马蹄铁的蒙古骑兵,完败!


    我们当然可以说,满清太废柴,不算。


    但其他胸甲骑兵与非胸甲骑兵的遭遇战结果,通常都是胸甲骑兵以绝对性优势获胜。


    拿破仑甚至用过几百骑兵,大概是八百?就把土鸡几千骑兵赶下海。


    ***********


    武州塞一战,汉军胸甲骑兵装备的战马,使从全国三十万匹战马中挑选出来的两千匹最好的战马。(包括部分乌孙马)


    而对面的折兰人的马是典型的蒙古马。


    更重要的是,两军之间的装备差距,比起蒙古骑兵面对的英国骑兵,距离十万八千里。


    匈奴人的所有武器,全部无法击破汉军骑兵的板甲防御,甚至,无法破坏表层防御&hlli&hlli


    而且,他们是主动撞进了正在前进,整装待发,蓄势完毕的胸甲阵列。


    这在西方胸甲骑兵出现后,任何一个这么干的蠢蛋,全部死的渣渣都不剩下来了,哪怕他们有火炮支援&hlli&hlli


    &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


    至于冲刺,当时的战场上,折兰骑兵同样在冲锋。


    他们跟汉军距离,实际上已经只有一百米。


    当胸甲冲锋后,可能已经只有不到五十米。


    这个距离内,胸甲骑兵的杀伤力无限大,破坏力无限惊人。


    除非他们拔出终结了胸甲骑兵辉煌的六发左轮手枪,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看上去书里胸甲骑兵反复冲刺了三轮。


    但其实,整个冲刺距离,一共加起来不到1000米&hlli&hlli


    &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ybiqug


    s&hlli&hlli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再写汉军胸甲骑兵损失人,别说你们了,我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


    更何况只是说,说需要一定的戏剧性和夸张性。


    而且,我从来也不想写任何&lsqu跪在真实&rsqu或者为了显示自己文青性格,而开反向金手指的任何文字,任何内容。


    因为我知道,大家花钱看书,只是来开心来娱乐的。


    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前提下,作为作者,唯一且最高的目标,就是应该让自己的读者看的开心,而非憋屈。


    所以,别较真,较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