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 > 玄幻 > 我要做皇帝 > 正文 第九百三十三节 广关(2)

正文 第九百三十三节 广关(2)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热门推荐:
    所以,就需要宣传,就需要动员。


    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刘彻微微一笑,从御案的桌面上拿起一叠厚厚的奏疏。


    交给周亚夫和晁错和群臣们阅览。


    &ldqu诸卿请看,这些都是弘农诸县父老的泣血上奏!&rdqu


    足足三四百份上书,堆起来,差不多有一本书那么厚。


    这些奏疏上的名字,一个个也都是如雷贯耳。


    &ldqu老臣故弘农郡守林泣血上奏,昧死以闻&hlli&hlli&rdqu


    &ldqu新安野人鄙臣光,顿首百拜,昧死以奏&hlli&hlli&rdqu


    &ldqu故京辅都尉老臣慎昧死以奏&hlli&hlli&rdqu


    一个个地方名宿,知名的士大夫的名字,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这些人很多人认识,但也有大多数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但,这些上奏的人里,地位最低的,也是一位乡三老。


    地位高的,甚至有关内侯!


    他们一起,构成了整个弘农郡的统治阶级的全部。


    他们就是父老的代名词!


    面对父老们的泣血上奏,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关中百姓难道要跑去跟邻居们说:你们的死活****鸟事?


    关中人素来豪爽,好义,有侠风。


    根本就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更何况,历年以来,关中士绅与弘农、河东、太原等地的地主士大夫,联姻非常频繁。


    双方之间早已经沾亲带故。


    至于你要问刘彻是怎么动员这么多的弘农和河东父老的?


    这还不简单吗?


    随便派几个尚书郎,拿着天子节,照着名单,一家家的过去拜访。


    进了门,别的先不说,就问一句:今天子欲广关以实本,心忧百姓或有不便,故命臣等广采众议,还京以闻!老大人德高望重,还望不吝言之!


    关中想要广关。


    沿路的所有人,无分阶级,当然都是四肢都举起来支持!


    这就好后世帝都说要吞掉河北,魔都举着叉子想要吃松江,南京看着马鞍山说别留在安徽了,到哥碗里来吧。


    甚至,比这些例子还要夸张。


    现在,关中人的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可是羡煞了天下郡国。


    哪怕是过去,关中户口本也是天下人趋之若虞的。


    不然,老刘家也没脸面强行迁徙天下豪强到帝陵之侧。


    至于如今,关中户口本就更值钱了。


    当今天子即位以来,很多政策,目前都只在关中执行。


    譬如,粮食保护价政策。


    譬如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推广。


    更何况,关中人的负担,向来是天下最轻的。


    而且有个关中户口本,还可以优先被选拔到虎贲、玉林、南北两军以及细柳营和灞上军这样的王牌主力部队里。


    这对信奉&lsqu以武一切&rsqu的北方地主士大夫们,简直是天大的诱惑!


    几乎没有人反对关中扩张到自己家门口的提议!


    甚至于,绝大部分的地方名流,在使者走后,琢磨了一会,觉得,万一要是因为自己的表态不够坚决,使得这个事情黄了。


    恐怕十里八乡的父老们能撕了自己。


    所以,很多人几乎是立刻就动用了自己的特权,写起了上书。


    汉家三老和地方名望之士,是拥有上书君王,评论时政的特权的。


    譬如,武帝晚年,就有三老令狐茂上书谈论太子刘据谋反之事。


    当然,皇帝听不听,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的。


    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hlli爱阅说a阅读完整内容


    看着眼前这些一封封,一份份,署着一位位地方名流,三老,致仕千石以上官员,或者封君以上贵族的奏疏。


    周亚夫和晁错,一时间都有些沉默了。


    甚至于,内心深处,还有了一丝丝的不安和惊俱。


    当今天子不声不响,就拿出了几乎覆盖了整个弘农郡,甚至还有部分河东郡父老的上书。


    而在这之前,身为三公的他们两人,却一无所知,被蒙在鼓里。


    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今还有更多的事情,根本就不通过丞相和御史大夫,自顾自的就去做了呢?


    甚至,往深处想天子既然可以绕开丞相和御史大夫,自己搞定一个郡的父老。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假如他有需要,完全可以不甩三公九卿,自己另起炉灶?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还真有这么个可能!


    旁的不说,现在的兰台,拥有着一个超过五百人的尚书郎队伍。


    同时,为了服务兰台的尚书们的工作,另外还有上千名九卿各个衙门的中下层官员,常年与兰台尚书郎对接业务。


    换句话说,现在的兰台,实际上已经有可能将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的饭碗抢走!


    这样想着,周亚夫和晁错相互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心里深吸了一口气。


    对于熟知历史的两人,他们很清楚,在实质上而言。


    无论是丞相还是御史大夫,都是君王为了更方便统治天下而发明的官衔。


    尤其是御史大夫这个官职,出现的时间,不过百来年,是秦始皇为了制衡丞相权力而设置的。


    换句话说,假如当今天子觉得,丞相与御史大夫执政的体系用起来不舒服,他确实可以随时调整。


    &ldqu这是警告还是震慑?&rdqu晁错在心里思虑了起来。


    作为法家官僚的他,非常清楚,一个法家大臣想要取得成功,必须紧紧依靠君王。


    自李悝以来,所有法家大臣的成功,都有赖于君王的信任。


    同样的道理,一旦离开君王的信任,他们就将堕入地狱。


    而周亚夫则是另外一个想法了。


    丞相位高权重,职责太多。


    自从当上丞相后,他就已经发现,除非他有三头六臂,不然,其实单靠他自己,是完全无法将整个丞相府上上下下的事务捋顺。


    当然,他可以学习萧何曹参,放权给属下。


    但是,在实践过后,周亚夫不得不放弃。


    他虽然自认为能力不亚于萧何曹参。


    但,在识人和用人方面,他却是远远不及。


    况且,如今的天下情况,与萧何曹参之时,完全不同。


    萧何曹参的时候,天下刚刚走出战乱,百姓普遍渴望安定,而且,因为授田制的存在,社会矛盾无限接近于零。


    但,现在,却是天下承平日久,户口与土地,比之国初增殖了不止一两倍。


    在许多地方,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野。


    而且,现在的汉室疆域,也比国初大了一圈。


    至于工程&hlli&hlli


    先帝时,除了吴楚之乱外,就只有帝陵工程需要注意。


    现在呢?


    包括刚刚全面竣工,交付使用的龙首渠工程,仅仅在关中,大型水利工程就有四个之多!


    仅仅是这四个大型工程,在过去数年,就几乎耗尽了他的精力。


    更别提,他这个丞相还要管军队、民政和经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有三百天是连喘气的功夫也没有的。


    因此,对于天子一直以来唆使兰台揽权,他倒并不是太在意忙都忙不过来,有人愿意帮忙,他当然乐意之极。


    只是&hlli&hlli


    &ldqu陛下若要改动朝政,吾必不同意!&rdqu周亚夫在心里想着。


    他是一头犟驴,认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对周亚夫来说,现在的国家体系和政治制度,已经很不错了。


    皇帝要是想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对国家体制开刀。


    那他就不得不动用自己的丞相特权,予以封驳。


    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不能由着皇帝自己的性子胡来,想一出是一出。


    哪怕,在汉家历史上,所有曾经封驳天子诏书的丞相,下场都不是那么好。


    带着这样的心思,周亚夫与晁错草草的看了看所有上书。


    然后,他们与其他列侯勋贵,相互商讨了一下,交换了意见。


    最终由周亚夫出列拜道:&ldqu父老盼望陛下雨露滋润,臣等皆能理解!&rdqu


    &ldqu只是事关重大,请陛下为臣等详释之!&rdqu


    周亚夫看了看地图,地图上,已经有尚书郎,在其上标下了天子广关后的关中边界。


    &ldqu陛下广关,益关中千里,百姓数十百万,臣敢问陛下,广关及建关之费,由何而出?&rdqu周亚夫抬起头,直勾勾的看着刘彻,问道。


    讲道理的话,广关这个工作要是完成了,他周亚夫死后,必然其盖棺定论上要加上一段&lsqu佐天子,广关千里,收功雍州&rsqu。


    但周亚夫并非是那种会为了政绩而不顾民生的人。


    假如只将函谷关东移,周亚夫是没有意见的。


    左右不过新立两个要塞而已,所耗钱粮最多只是一个龙首渠的花费。


    以当今天子找钱的功力,这点钱,毛毛雨。


    但,现在,广关工程却是如此的庞大。


    函谷关东移,不仅仅需要在新安和陆浑重设关隘。


    更要在关中重选一个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军事要塞。


    其他方向也自然如此。


    即使只以函谷关东移工程的量来算,汉家为了广关,需要新设至少十座大型军事要塞来拱卫关中,阻隔关内关外。


    这些钱,从哪里来?


    总不能还是从天子金库里出吧?


    天子的那点私房钱,这些年,又是修渠道,又是训练骑兵,又是支出边塞军队和官吏以及天下官员的津贴与补助,早就哗啦啦的流掉了大半了。


    尤其是马邑之战。


    表面上汉室大赚特赚。


    实则,真正的收益,那些牲畜,根本没有变现,反而被蓄养在天下的马场之中。


    至于被俘的匈奴战俘,虽然可以作为免费劳动力使用。


    但他们也是吃喝拉撒的。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当今天子虽然搞钱很厉害,点子多。


    但是,周亚夫很清楚,铸钱和盐铁之利,已经基本上全部投进了马场和军队身上。


    不然,去年,齐鲁儒生鼓噪封禅,天子说不定就要成行了。


    以周亚夫来看,老刘家向来骚包。


    封禅这种事情,若是经济条件允许,当今岂会不行?


    太宗孝文皇帝和先帝,给当今天子留下的府库积蓄,实际上应该正在不断消耗。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天子的金库,不足以支撑这次广关。


    他拿什么来广关?


    毋庸置疑!


    肯定是加税!


    首当其冲的,很可能就是恢复田税十五税一。


    但周亚夫却是坚决反对这么干的。


    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不轻松,尤其是关东地区,自耕农的负担,非常沉重。


    晁错当年上书太宗皇帝,就说的很清楚了。


    一个农民家庭,一岁所得,哪怕是按照最理性的情况来看,总收入也不过数千钱而已。


    刨除所有开支后,一个正常的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家庭,还要亏欠一千多钱。


    所以,百姓常常都会选择在农闲时给人帮工,或者由妻子带着孩子们养蚕织布,洗漱衣服,收割牧草来填补家用。


    再加重负担,老百姓还要不要活了?


    太宗以来天下的稳定繁荣,还要不要维系了?


    在周亚夫看来,假如天子为了扩大自己的基本牌,而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加税。


    后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曾经做过郡守的周亚夫,太清楚下面的官员的脾气了。


    皇帝加税一钱,到了郡,就会变成两钱,到了县就会变成四钱。


    地方官员们有的是办法敲骨吸髓。


    以天下之兴衰,以奉一人,这是****!


    而****则必然失掉天下!


    &ldqu这个问题,丞相不用担心&hlli&hlli&rdqu刘彻却是笑眯眯的说道:&ldqu朕将加征海税与金税,皆为十五税一!&rdqu


    &ldqu以此收益,为广关之费!&rdqu


    &ldqu海税与金税?&rdqu群臣都是莫名其妙,什么时候有这个税了?


    &ldqu嗯!&rdqu刘彻点点头,说道:&ldqu朕已经下诏给楼船将军,所有出海捕鲸之商民士绅官吏,皆需得到&lsqu捕鲸许可&rsqu,此乃楼船之事,朕就不多说了,这海税,则是建立在捕鲸之事上的!&rdqu


    &ldqu至于那金税,怀化郡及其附近,一切淘金所得,皆要课税!&rdqu


    刘彻于是,就详细的对群臣们介绍了一番自己的税收大政。


    群臣听完后,顿时都是目瞪口呆,眼球直直。


    他们在今天之前,完全想不到,税还能这么收!


    不过,天子的说法,确实很有可行性。


    只是,能不能收到足够本次广关的费用呢?


    大家都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未完待续。